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元稱帝,改「后金」為國號「清」,對后宮妃嬪的位分、等級予以初步明確的同時,還對皇室公主的封號進行了規定:中宮出者,為「固倫公主」;自妃、嬪出者,及諸王女育宮中者,為「和碩公主」。
通俗點講,就是皇后所出嫡公主封為「固倫」,其余庶出和收養公主封為「和碩」。
清朝入關以后,除了雍正皇帝出于政治目的對順治、康熙兩朝部分庶出公主加封為「固倫公主」外,清朝皇室基本遵照了公主的加封原則。行至乾隆朝,公主加封的情況逐漸開始混亂。
清朝公主形象
乾隆四十年,惇妃為65歲的乾隆皇帝生下最后一位皇嗣——十公主;乾隆五十三年,乾隆皇帝破格將這位「庶出公主」晉封為「固倫和孝公主」。關于十公主的破格晉封,有著乾隆皇帝的特殊寵愛,更有著其額駙——權臣和珅之子豐紳殷德積極影響。
也就是說,乾隆皇帝將庶出的十公主晉封為「固倫公主」,還比較容易理解。可在乾隆朝,還有兩位晉封待遇更為特殊的公主。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皇帝晉封七公主為「固倫和靜公主」;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晉封九公主為「和碩和恪公主」。
注意:七公主和九公主,同為孝儀純皇后,也就是電視劇《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歷史原型——令妃魏佳氏所出。就算兩位公主加封時,時為「皇貴妃」的魏佳氏,「攝六宮事、形同副后」,但其也只是妃嬪而已,和中宮皇后還差著一個等級。就算乾隆皇帝已經默許了魏佳氏的皇后身份,兩位公主為何一個被封「固倫」,一個被封「和碩」呢?
歷史上的「魏瓔珞」,早在富察皇后崩逝之前便受到乾隆皇帝的特殊青睞,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便從
「貴人」晉升為「妃」,成為高等妃嬪。富察皇后崩逝后,魏佳氏獲封「貴妃」位分;乾隆三十年,在繼皇后那拉氏未被明確廢黜的前提下,魏佳氏被晉封為「皇貴妃」,實際執掌后宮庶務,成為事實上的后宮之主。
除了將令妃所出皇十五子秘密立為皇儲,讓令妃執掌后宮長達十年外,乾隆皇帝還特許令妃佩戴皇后才能佩戴的「東珠朝珠」。也就是說,《延禧攻略》雖然對「魏瓔珞」的脾氣秉性有著太過夸張的設定外,對其受寵甚至是「獨得皇帝恩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