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家裡有孩子上學的父母,肯定都聽過這樣的話:好的教育要 「釋放孩子的天性」,被父母逼著學習的孩子都不是真心愛學習。
教育專家們都在提倡「快樂教育」,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而教育資源的競爭卻愈演愈烈。
小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想不清楚。但是換一種方法,問你小孩子天生就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就很好明白了,就是玩。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只是說每個人喜歡玩的物件可能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玩飛機汽車模型,有的孩子愛玩遊戲。
要是每一個家長都釋放孩子的天性,那他們會喜歡上學習嗎?不會。因為學習累,他們只會在失去管束之後放飛自我,野蠻生長,怎麼輕鬆怎麼來。那麼,「長壞」的幾率會很大。
所以不要一味信奉給孩子自由。小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極度缺乏自製力的群體,需要家長約束著,指引著他往好的方向前進。
父母要明白,逼著孩子學習一些必要的知識,是在幫他塑造自己。
01
「逼」孩子養成一項興趣愛好並堅持下去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這是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中的一段臺詞,講訴了他小時候學琴的故事。
周杰倫4歲的時候,媽媽葉惠美發現兒子在音樂上的興趣和天賦,便請來老師為他輔導。
時間久了,小孩子貪玩的本性就暴露了。為了讓兒子堅持下去,每次練琴時,媽媽就拿著藤條站在後面監督,正是有了媽媽的督促,才能讓他在音樂的道路上堅持下來。
周杰倫在某次節目中說道: 「現在真的就是很感謝她,所以我寫了《聽媽媽的話》。」
這句感謝,媽媽聽到會覺得很欣慰吧。
才藝並不是對所有孩子都是必要的,興趣班也要根據孩子的興趣、父母時間精力和家庭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
但孩子有一項興趣愛好並能堅持下去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比如閱讀興趣、一項體育運動、某項特長.......這些愛好短期來看無功無過,但是長期下來會成為孩子的一項特別的優勢。
如今的教育環境和觀念已經變了,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沒有必要拿個藤條追著逼孩子學,但至少也應該巧妙地推一把,不讓孩子的放棄來得那麼簡單,讓孩子懂得堅持的意義。
曾有個小男孩,鬼哭狼嚎說自己不想練鋼琴。
圖片來源:網路
很多網友說這孩子不是學鋼琴的料。
圖片來源:網路
但在媽媽的堅持和強力教育下,這個孩子如今已從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畢業了。
圖片來源:網路
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父母逼一把,未來總是有驚喜的。
讓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大人省心,孩子省事,但這不是尊重,而是放縱。
學習,從來就是一件很苦的事。
孩子的優秀一定是大人付出了心思、孩子付出了努力。
培養孩子某項好習慣和特長,指望孩子自覺是很難的,最重要的是家長的堅持、耐心引導和陪伴,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內驅力。
02逼孩子讀書
讀書真的有用!
在新一期的《見字如面》中,一名署名麥子的網友,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在了信中,惹無數人淚目。
她出生于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那裡的教育資源十分落後,可她卻憑藉自身的努力,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在上海這座大城市紮下了根。
進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長就跟告訴他們: 今後的3年,你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大學聯考。
她深知並堅信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為了改變現狀,她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她沒日沒夜地學習,每天早上五點她起床背書,晚上十一點才上床睡覺,甚至在中秋節的晚上,她也沒回家,而是一個人在燈下背書。
終于,她拼盡全力考上了上海的大學,通過自身的努力奮鬥,在上海找了一份十分體面的工作,並落戶上海。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想要多一些選擇,就要多一些努力。」
孩子,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又憑什麼過上想要的生活?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想要有所收穫,就要加倍付出,而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資。
在本該學習的年紀,努力奮鬥,那些在書本上揮灑過的汗水與淚水,總有一天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的決定不一定都是對的,但唯獨讓孩子努力讀書這件事上是沒錯的。
有的孩子覺得讀書苦、讀書累,選擇一時的安逸享樂,但未來可能要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到了那時,他會發現,不讀書,人生的路也許根本沒得選。
03 「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容地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個小孩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遊戲。
小男孩不服氣:「您怎麼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譴責我?」
柏拉圖答道:「但是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了,你會養成一個使你終生受害的壞習慣。」
孩子偶爾的小毛病不可怕,怕就怕日積月累變成了壞習慣,而改掉一個壞習慣比養成一個好習慣要難太多。
約伯斯說過這麼一句話:
「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後的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事實上,一個人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培養最關鍵的時期是在10歲前。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知道習慣非常重要,但是實踐起來卻非常困難,根本原因不僅僅在于沒有耐心和毅力,也是因為在小時候錯過了「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缺少養成好習慣的成就感。
今年重慶理科大學聯考狀元謝欣穎的父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對孩子來說,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重要。習慣養好了,自覺性比較強,作為家長就比較輕鬆。」
特別是小學時期,如果學習上的小毛病太多,再聰明的孩子也會經常遭遇困難。
04 「逼」孩子自食其力
自己做自己的事。
從很小的時候起,孩子就必須養成自己的習慣和習慣。
從小事做起,穿上自己的襪子,選擇你在學校穿的衣服,檢查你的作業完成。遇到事物,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從小就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遲早,孩子的生活是自己的,所以讓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他很小的時候,有做自己事情的意識,當你放開一天,你不會擔心太多,他不會害怕。
不要總以為孩子太小,什麼事也做不了。
讓孩子盡可能多地做家務,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義務幫助家庭分擔一些事情。
孩子們做家務的習慣也有助于他成年後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女人去大廳,拿廚房,男人可以煮好菜,這有助于家庭和睦。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那麼,從現在起,請「強迫」孩子養成這4個好習慣,這對于孩子來說很難想象沒有好處!因為優秀是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