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霍金回答到:「我在幼稚園裡學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幼稚園的階段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不僅如此,幼稚園還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小社會,在這裡他會學到怎樣與人相處包括情緒管理能力,觀察力等對孩子性格的養成有重要的影響。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幼稚園,讓他愛上幼稚園呢?下面這幾句話常對孩子講,效果一定超出你的預期。
1.「爸爸媽媽去上班,爺爺奶奶去採購,寶寶要去幼稚園,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育兒專家指出,孩子的焦慮會在兩個時間點達到高峰,第一個是在媽媽斷奶去工作的時候,第二個就是上幼稚園的時候。
在三歲前,孩子一直有人陪伴,在他看來,與父母或者老人分開,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在入園前,我們要不斷地給孩子引導:爸爸媽媽去上班,你上幼稚園。
這樣說有幾點好處:一是說明了爸爸媽媽要工作賺錢,爺爺奶奶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家不能全天圍著孩子轉;二是表示上幼稚園是一件普通的事,大人上班、孩子上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務;三是讓孩子覺得上幼稚園是件光榮的事,並不是被強迫或被拋棄,而是為了更好的成長,才暫時離開父母。
2.「媽媽看到你大踏步地走進了幼稚園,沒有哭鬧,真了不起,你是個勇敢的孩子。」
孩子不願去幼稚園,多少家長會說喪氣或威脅的話。
「哭什麼哭,你看人家,誰像你那樣!」
「不就是上個幼稚園嘛,我又不是不來接你......」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但解讀能力卻很差。孩子眼睜睜看著,原本最愛自己的父母頭也不回地轉身就走,他們內心就會有這樣的擔憂: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
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共情,理解他哭鬧背後的原因,並通過肯定的方式,強化他的正面行為,讓他對上幼稚園這件事產生積極的心態,切不可簡單粗暴地對待。類似鼓勵的話還有:「寶貝,在幼稚園學會自己穿鞋了,好厲害呀」「你見了老師會主動打招呼了,真懂禮貌」......
3.「幼稚園的老師會陪你玩沒玩過的遊戲,還會給你講故事!」
孩子害怕上幼稚園,很大的原因是面對未知的環境會產生不適感,面對未知的老師同學會產生陌生感。
這時候,家長可以先入為主,為孩子描繪幼稚園的美好圖景,幫孩子緩解不安的情緒。
「幼稚園的老師都很會講故事,你還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這樣說,能夠讓孩子對幼稚園產生期待感,緩解分離焦慮。
4.「你的好朋友xx也會去幼稚園和你一起玩呢。」
家長可以通過觀察,或者與老師交流,瞭解孩子在班級裡最好的玩伴,並在平時,就為兩個孩子製造更多的相處時間,幫助他們加深友誼。以後孩子不願意去幼稚園時,可以拿「你的好朋友XX已經去了哦」來吸引他。當然,如果孩子已經有熟悉的好朋友,那就更好了。
5.「老師和小朋友都想你了哦!」
早上喊孩子起床,他通常會很磨蹭,家長急得直跺腳,他卻故意拖延時間,洗臉、刷牙、穿衣服都要講條件,其實,探究孩子的心理,無非是想晚點去幼稚園。
這個時候,家長說,「咱們加快速度,幼稚園的老師和小朋友都想你了,特別是某某(孩子最喜歡的好朋友)他等著跟你玩呢。」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造成緊迫感,比「快點,要遲到了!」這樣的催促更具體,孩子更願意接受。
此外,我們可以每天給孩子佈置微外交任務,比如告訴孩子:「媽媽有一個紙條需要你交給老師,能不能拜託你把老師的回條帶回家來。」或者準備一個小禮物,讓孩子送給他最喜歡的小朋友......這樣,在幼稚園「缺勤」的媽媽就跟孩子產生了連接,帶著媽媽的任務去幼稚園,孩子就不會那麼地抗拒了。
Wendy媽咪有話說:
不要覺得孩子離不開你,有時候是你離不開孩子。
家長們安心把孩子交給專業的老師們吧,孩子們的適應能力比你們想像中的要強得多。
我們一起努力,共同營造一個輕鬆愉悅氛圍,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