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父母覺得孩子上不上興趣班,並沒有看出來啥區別,也不會影響孩子學習或者生活什麼的,的確這些是影響不了,甚至在短時間內上沒上過興趣班的孩子根本就沒有區別,但是等到十年後,就能夠很明顯的看出差別。
01氣質差別
首先是氣質差別,擁有特長和沒有擁有特長的孩子,首先在氣質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縱觀那些擁有特長的孩子,經常參加學校的活動,好像天生就是自帶氣場,尤其是在公眾場合,無論走到哪裡都是氣質非凡,信心滿滿;
可沒有特長的孩子,氣質就顯得不是那麼出眾,在他人面前就顯得平庸一些。
02信心差別
再者說,擁有特長的孩子,由於擁有獨屬於自己的閃光點,總是會比別人自信幾分, 恰恰就是這份自信,可以給孩子助力不少,讓孩子在日後的生活當中比較順遂。
而那些沒有擁有特長的孩子,不僅不會自信,甚至有時候還會心生自卑,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十年後孩子的生活是圍繞著學習團團轉的,對於學習乏累的孩子,只能想方設法的去找方法調節自己,而對於上過興趣班的孩子,則可以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調節自己,讓自己的生活不再那麼單調。所以擁有一技之長,在生活上也會收穫更多的快樂。
甚至在學習方面,上過興趣班的孩子完全可以將興趣愛好變成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樣就更早一點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朋友說過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些孩子小的時候不願意去上興趣班,但是等到長大了自己報了興趣班,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發現生活中有一個熱愛的事物會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會讓自己不再那麼無所事事,會讓自己沮喪難過的時候多了一份安慰。
04格局差別
其實,一個孩子有沒有特長,不僅僅決定著孩子本身的氣質和信心,甚至對孩子的格局和圈子也有一定的影響。
擁有特長的孩子,也會擁有獨屬於自己的圈子,擁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讓自己的格局變得更寬更廣,讓未來也可以走的更加順暢,而沒有特長的孩子,顯然就沒有這一項優勢。
擁有特長和沒有擁有特長的孩子,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如果有條件的話,讓孩子去學個特長也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氣質和信心,拓寬孩子的格局。
Wendy媽有話說:
1.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
報興趣班,家長首先要明白是孩子報興趣班學習,而不是家長報興趣班,家長切不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做出理智的選擇,孩子喜歡什麼就報什麼,如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2.結合孩子的天賦和特長
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家長們也要結合孩子的天賦和特長來做選擇。
比如發現孩子有體育天賦,可以給孩子報一項體育項目,發現孩子有舞蹈天賦,可以讓孩子去學習舞蹈。根據孩子的天賦和特長,做出一個合適的選擇,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力,助力孩子的未來。
基於孩子的興趣和天賦,給孩子做一個合適的選擇,不僅不會讓孩子感到巨大的壓力,甚至還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到快樂和自信。如果條件允許,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報一個特長班,看看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會發生哪些變化。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這樣可以 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格局,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以更美的姿態走向更好的未來。
有的父母只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就會要求孩子必須考證,但其實這樣是不好的,父母送孩子上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一味的只在乎結果和考證,這樣會把孩子逼太緊,孩子得不到放鬆,反而會適而其反,所以父母們要記住,擺正自己的心態。
提到這麼多,總而言之,父母們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上述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