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為了讓孩子成才,會為孩子做很多事。比如制定滿滿當當的學習日程,替孩子報各種培優班等等,可是這樣真的就能把孩子培養成才嗎?
有一位傳奇母親叫陳美玲, 是一名教育學博士,憑藉一己之力 將三個孩子都送進了美國名校斯坦福。
陳美玲15歲出道,紅遍兩岸三地,卻在事業最巔峰時期選擇退隱歌壇,先後到加拿大和斯坦福 攻讀兒童心理學學士和教育學博士。陳美玲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把三個兒子都培養得非常出色,記者採訪她時, 問起如何培養孩子,非常慷慨的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育兒之道。
陳美齡將自己的育兒心得和經驗寫在了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本書中。書中,在 「培養好學孩子」的部分,陳美齡就提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興趣愛好 都需要儘早培養,尤其是在小學階段。
陳美齡和三個兒子
那麼,在陳美齡看來, 孩子開始上學後,要注重哪幾個方面呢?
陳美齡提到,孩子上學後,她會經常和孩子們討論「為什麼要學習」、「學習到底有什麼意義?」、「學習會帶來哪些好處」。
她認為,要讓孩子意識到 學習是一件積極向上的事情,上學對自己的未來有極大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 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沒有孩子天生愛學習,因為對于孩子來說,學習非常有束縛感,他們無法立刻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好處。
從寬鬆自由的幼稚園,進入處處被約束的校園;對于孩子來說,是需要比較長的適應時期;從成績優異的一二年級,突然進入到三年級大滑坡;當孩子面對人生第一次升學考試。
小學六年,其實孩子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學習沒有跟上,那麼很容易出現厭惡學習,成績下滑的情況。
尤其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動不動就發火打罵,這些行為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引導,讓孩子將學習和父母的打罵劃等號,厭惡學習。
所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就非常重要了。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愛上學習,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後面才會毫不費力。
「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這是陳美齡對于家長的忠告。她甚至認為,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一定要 堅持到國中。
很多家長吐槽,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和自己就像陌生人一樣?為什麼孩子大了,總拿自己的話當耳旁風?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說: 「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孩子12歲之後,步入青春期,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開始更在意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叛逆,實際上是一種更尊重自我的表現。
如果想讓孩子12歲之後的思想,價值觀和父母保持一致性,就必須 在12歲之前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成長,在12歲時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引導。
小學階段,孩子自主思考問題能力不強,你對孩子教育,他都會心平氣和地接受。一旦這些 習慣養成並固化,孩子後面的路就會比較順利了。
所以, 小學階段,家長務必要將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多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掌握學習方法,產生學習興趣,擁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行。不要錯過了,才後悔。
著名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桶裝多少水,由最短的木板決定,所以我們要補短板。
在學習中,孩子總會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科目, 父母一般的做法,就是要求孩子拼命將不擅長的提高起來,補短板。
陳美齡則認為 應該鼓勵孩子去鑽研擅長的科目,這樣可以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自信,不擅長的科目也會變得更好。好學生,並不是所有科目平均分都高的孩子,而是有一個超擅長,其他科目和大家同樣的回評。
陳美齡的這個理論, 其實是被很多老師贊同的。
孩子每天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過分追求補短板,勢必在擅長的科目中精力要減少,很多孩子就會出現短板沒有補起來,長板也受到影響的情況。
所以,不如讓孩子提高長板,增加自信,從而增加學習驅動力,當孩子體會到成就感時,會自覺將短板提高上來。這也是近年來被更多人認同的 「木桶長板效應」。
要記住,優勢才是王道!
教育學家認為, 一個人如果能感受到無法言喻的東西,就意味著他擁有深刻的思考能力。
陳美齡非常注重孩子興趣的發展。她鼓勵孩子學習音樂,欣賞藝術,參加運動,鼓勵孩子多方面的發展。在這些過程中,孩子的上進心,忍耐力,領導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們 用最現實的方法思考,孩子上國中之後,學業繁忙,除非是準備走特長道路的,否則幾乎是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然而 一個人的人格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而這其中很大部分的人格,是由孩子在興趣中發展得到的。
李玫瑾教授就曾提出 「12歲是人格的塑造黃金期」。在小學,學習任務相對寬鬆的時期,鼓勵孩子多發展自己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氣質,引發孩子深度思考,而這些都對于後面的青春期成長有著極大幫助!
小學階段是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孩子自製力差,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能為孩子做的,就是幫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的習慣,會持續到國中、高中、大學乃至一生,特別重要,父母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