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但事實往往事與願違,究其原因,大都源自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不假, 然而並非沒每個父母都是合格的老師。
如果家長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言行不一,甚至赤裸裸的「雙標」,那麼這種所謂的「教育」就沒有意義。
父母教育孩子往往不在於他們說了什麼,而是他們做了什麼, 孩子這時候最大的能力便是模仿。
父母做到了,即便不說,孩子也會做到;相反,父母如果做不到,即便嘴上說得天花亂墜,孩子也依然做不到。
簡單來說,言傳身教, 以身作則正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而家長的生活習慣正是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最直接因素。
家長以為這是愛孩子,可這卻可能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
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而是給他合適的。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還是在學業、事業上,沒有禮貌都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改變審視自身言行,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很多成人節目並不適合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認知,且長期看電視對孩子的發育不利。與看電視相類似,電腦輻射、強烈視覺和聽覺剌激也都會傷害寶寶,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育問題。
改變給孩子看節目或者玩電腦一定要適合孩子的發展階段,內容健康,且小孩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也要嚴格規定。最好用親子遊戲來代替。
首先會讓自己出現心理落差,在教育上對孩子過分嚴苛,其次讓孩子容易受外界影響,沒有信心,自卑。
改變不要用別人孩子的標準衡量自己孩子,讓孩子順其自然發展,只要沒出現滯後、遲緩的情形,就不要過於擔心。
心疼孩子,什麼也不讓他做,但這樣實際是剝奪了孩子的動手機會,讓他沒有學習機會,得不到鍛煉,孩子就很難學會照顧自己的技能,同時出現依賴思想,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將來也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改變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在他的能力范圍內,給他分配一些事情/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也讓他學會該有的能力。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
這樣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也讓他慢慢學會挑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改變用公正的態度向孩子訴說,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儘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孩子會覺得說謊不是錯,他很可能也會學著說謊。同時,他可能也會對大人的做法感到奇怪和不解,而產生認識偏差。
改變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容易讓孩子沒有時間觀,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不良事件沒有正確認識,日後就很容易出現類似問題。
改變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瞭解時間的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
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改變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則。 平時也儘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
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自卑。也會影響親子間情感,也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改變孩子犯錯要及時指出,但態度一定要溫和, 告訴他為什麼錯了,你的目的是讓寶寶改正,並不是打擊他。
Wendy媽咪有話說: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相當於原件,而孩子則是影本,但同時,這個影本是可以被修改、修正的,因此,想讓孩子優秀,父母必須從自身做起,儘量變得優秀,孩子自然也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