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撫養和 教育方面每一個階段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并且這些問題沒有 答案可參考,很多父母會感到迷茫。
孩子的物質需求,對家長來說只要用心和有 耐心都不是太大難題,最難的是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最初 性格的形成,決定著將來人生中的事業、生活和身心健康還有人際關系。很多家長在這方面盡管操碎了心,最終效果也未必 理想。
一個人的 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取決于他所處的生活和教育 環境,很多人能力出眾,卻由于性格問題拖了后腿導致 發展不理想。
很多家長平時 寵溺孩子,不在意性格塑造,當出現一些不良習慣或行為錯誤時,不重視甚至 視而不見,最終孩子的各種壞習慣一點一滴積累影響一生。如果在孩子性格形成期 重視各種行為習慣,養成優良的性格人生也將會不同。
英國記錄片《富哥哥窮弟弟》曾經對人生相差 天壤地別的兄弟倆做追蹤,這對兄弟同母同父,在同一個普通家庭長大。成年后,哥哥在政界和金融界都有很大影響力,是社會上層 精英,人生一路開掛。
而弟弟的情況卻完全 相反,沒有家庭沒有工作,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開著一輛破舊的汽車四處流浪,處在社會最 底層。
成長在同一個家庭,自幼兩兄弟吃穿用基本沒有 差別,智商和接受的教育也沒有差別。綜合分析發現,由于弟弟是家中年齡小的孩子,父母自幼對他 偏愛,沒有規矩,所以性格散漫,做什麼事都容易 半途而廢,三分鐘熱度。
哥哥從小就很努力,能堅持管理自我, 性格優良,也成為他成年后成功的 優勢。性格對人生的影響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差距,還會拉開人生的 差距。 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
大部分寶寶在1歲之前乖巧聽話, 2歲以后由于自我意識逐漸發展,并且孩子天生具有的 模仿能力也越來越強,開始各種調皮,不斷 挑戰爸爸媽媽的權威,成了家長眼中不聽話的孩子。
到了3歲孩子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升,有了主見,性格也隨著 自我意識發展開始形成。
3-6歲是性格養成的里程碑,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生明顯變化,會通過自我意識控制自己的言行,其中有很多不妥的意識和行為,如果家長不留意及時 糾正,會影響性格的形成。 4個壞習慣如果發現,一定不能慣著,要正向引導。
1、情緒波動,摔東西發脾氣
自我意識加強的情況下,寶寶也會出現 情緒波動,偶爾有情緒很正常,需要適當 宣泄。有的寶寶一不開心情緒波動極大,摔東西或者發脾氣,身邊的人和物或者自己的玩具都成為他宣泄的對象。
摔東西、對人發脾氣這是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可以 理解,不過分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冷處理、不理會,寶寶一旦宣泄過后便會平靜下來。
同時家長還要注意 堅守原則和底線,不能因為寶寶有情緒就 妥協,滿足他不合理的要求。一旦有一次,以后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以發脾氣的方式來解決,也會形成 暴力傾向。
另外家長在孩子有情緒時要保持 平靜,不能暴力方式解決,等到孩子平靜下來后再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家長也要做好 榜樣作用,遇到事情保持情緒穩定。
2、未達到需求,「威脅」父母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的 需求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很多家長為了省去麻煩,對寶寶的需求一一滿足,不管是否合理。這樣的行為使孩子認為自己的要求理所應當被滿足,于是一旦得不到滿足時心理會不平衡,用哭鬧或者其他方式「 威脅」。
父母一定不能 縱容孩子這種行為和心理,在遇到他因為想達到某種需求而哭鬧、威脅父母時,要嘗試勸說,如果在公共場合必要時可以強行把他帶到安全帶場所再做處理。
平時也要養成 習慣,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并且設定好合理的 規矩和孩子共同遵守,當表現好時要有獎勵,表現差的時候要體現 懲罰,讓孩子意識到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合理不該觸碰。還要多做 溝通,多了解孩子內心想法。
3、有意識的撒謊行為
很多幼兒都有撒謊的經歷,3、4歲的孩子由于 認知和語言表達、理解能力有限,很多事實無法 準確客觀地表述,或者把事實與想象混淆,這種情況下出現的「撒謊」是 無意識的。父母及時糾正提高孩子的認知,隨著年齡增長,便不會再有 假象撒謊的行為。
如果到了5、6歲,為了逃避懲罰或責任,出現與事實不符的描述,這便是 有意識的撒謊。
有意識的撒謊,家長更應該認真對待,要 分析孩子撒謊背后的動機,針對性 引導教育。還要留意觀察改正的表現,是否真正意識到錯誤。知錯就改要給予 鼓勵,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家長日常生活中也要把握自己的言行,樹立 榜樣。
4、沒有規則意識
現在的孩子在家被家長寵愛習慣, 隨心所欲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到了外面或者幼兒園、學校如果沒有規則意識,喜歡爭搶,公共場合不守秩序,必然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
家長不能因為年齡小事事順著他,要注重 規則意識的建立,抓住 2歲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懂規矩,懂禮貌的習慣。
結語: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在學習知識方面想方設法「 搶跑」,卻容易忽視了性格的養成。心理學家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演講中指出, 3-6歲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形成的性格會伴隨和影響孩子一生,所以需要家長不斷地 糾正壞習慣和錯誤言行,幫他塑造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