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家孩子又打了人家小姑娘,可愁死我了!」
「我家的也是,還老踢人,怎麼辦呀?」
現在的熊孩子可真是越來越難管了,打不得罵不得,不然一狀告過去,就會被四座大山鎮壓……一些不正確的懲罰方式也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孩子的一些毛病肯定得管,「恩威並施」很重要, 下面這些懲罰孩子的小方法,很巧妙, 既不傷害孩子,又能讓孩子吃點苦頭長記性!來看看吧~~
1、給孩子暫停時間
暫停,英文「time-out」,是國外的教育專家大力宣導的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把他放在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單獨的安靜一下。打孩子的不當行為會發出一個混合的資訊。你的孩子會想知道為什麼你可以打她,但不能讓她打她妹妹。讓孩子暫停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種方法會教孩子們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是一種有用的生活技能。
但是為了暫停有效,父母與孩子在平時需要充分積極地共度時光。然後,孩子在被暫停後,他們會因為感覺到缺乏關注而不舒服,這種不適可能會提醒他們將來表現得更好。
2.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
3.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自己生氣的原因。
4.提供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是説明正在解決特定行為問題的孩子的好方法。邏輯後果與不當行為有關。例如,如果您的孩子不吃晚餐,請不要讓他吃睡前零食。或者如果他拒絕收拾起,不要讓他在一天的剩餘時間裡玩這些玩具。將結果直接與行為問題聯繫起來有助於孩子們看到他們的選擇會產生直接後果。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家長們一定要多些耐心,多些鼓勵,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更好的成長。
1、拒絕打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家長千萬不要打罵, 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家長因為在工作當中受到壓力,回來之後孩子做事稍有讓家長不順心的地方,家長就會通過打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樣做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極大的傷害,讓孩子變得軟弱且自卑,等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2、不再別人面前罰孩子
現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哭鬧,比如說在超市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威脅家長讓家長給自己買,很多家長不顧孩子的面子在外人面前直接收拾孩子,這種做法非常錯誤,容易導致孩子內心扭曲。
正確的做法是出門前跟孩子約法三章,但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你不想給他買的時候你可以跟她說,如果你考了100分,我就給你買,這樣還能起到激勵孩子作用。
「科學懲罰」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