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的家長都會發現,一些小寶寶總是會在生活中出現一些比較「荒唐」的行為,讓家長很是頭疼。
但是家長可能沒想過,有些看似「荒唐」的行為,其實還是孩子變聰明的表現。
同事阿豆最近發現自己家寶寶,出現了一個十分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糟蹋東西。
寶寶經常性地喜歡在家里翻來翻去,并且把很多的玩具等物品搞得到處都是,這還不算,孩子還 經常喜歡故意地將東西扔來扔去,甚至有時候還會將東西拆開。
這樣的行為讓阿豆感覺十分的不妥,因為在阿豆的眼中,這明顯就是一種浪費的行為,是一種不珍惜東西的行為。
如果這樣的行為要是不加管教,那麼孩子以后肯定會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的,于是,阿豆就準備去教訓一下孩子。
但是,家里的老人卻制止了阿豆的行為,并且告訴阿豆,其實孩子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這種行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阿豆十分地不解,孩子這明擺著就是壞習慣,為什麼是正常行為?長輩繼續對阿豆解釋道,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出現很多看似不靠譜的行為,但其實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是孩子變聰明的表現。
孩子這些看似「荒唐」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別瞎阻止
孩子亂扔東西,或是求知欲強的表現
像阿豆家孩子這樣的情況,其實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孩子具體表現主要是亂翻東西,亂扔東西,而且看起來具有十足的破壞欲,無論東西的材質如何,孩子都想要扔一下、摔一下,聽一下東西撞擊的聲音,看一下物品撞擊的表現等等。
而很多家長們往往將這種現象認為是孩子「壞」,孩子不聽話,孩子太搗蛋。但其實并非如此。
孩子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孩子在具備了一定的個人能力以及自主意識之后,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極強的求知欲望,所以就想要使用自己的能力來了解這個世界。
而在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 孩子就會通過最簡單的方式來了解物品的性質。比如玻璃掉在地上會碎、海綿掉在地上沒有聲音、紙張會飄落等等。
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方式來探索物品,比如主動地引導愛護自己正確使用物品、主動地為孩子講解物品的用處等等,從而避免孩子錯誤操作可能發生的危險與損失。
孩子認生、怕生,或是情感發展的表現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并不會人生,似乎見到所有人都會「咯咯」笑。
但是,當寶寶長大一些之后,反而會出現認生的情況,當孩子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緊張、害怕或是害羞等。
大人們經常認為這是孩子畏縮、懦弱的表現,但其實并非如此。
孩子之所以認生,其實主要是孩子處于情感發育期, 孩子對于家長的依賴性更強,也就是孩子和家長的親子關系更加緊密了,而孩子并 不能夠從陌生人身上感知到安全感,所以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抵觸心理。
【小編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到小區的廣場、附近的公園等人員較多的地方走走,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或是主動帶著孩子與鄰居、朋友等一起互動,從而增加孩子的交際能力和情商,孩子的認生情況自然就會慢慢減輕。
孩子脫鞋赤腳是感官發育的表現
壯壯的媽媽十分的煩惱,因為壯壯總是喜歡光著腳走來走去,這種行為不僅不干凈,有時候要是地上有異物,還會傷到壯壯的腳丫子。
確實有家長認為孩子喜歡光腳走路就是一種壞習慣,需要馬上改正。
但其實,孩子喜歡光腳丫子走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孩子喜歡接受到這種 光腳走路對自身神經造成的刺激。
而我們知道,神經刺激越頻繁、越積極、越強烈,那麼孩子的反應速度、大腦信息處理效率就會越高,也就是孩子越聰明。所以,孩子光腳走路,其實是一種孩子大腦健康發育的表現。
【小編建議】:孩子光腳走路有很多好處,但同時也可能會對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脅。
所以,家長可以在家里鋪上地毯或是學步毯等,讓孩子在柔軟、干凈、安全、溫暖的環境下光腳走路,避免孩子出現一些健康和安全問題。
孩子吃手咬物,或是自我認知的表現
孩子吃手指的行為,會被很多家長認為是一種壞習慣,因為家長覺得手經常接觸各種東西,上面會沾染細菌,孩子把手放進嘴里,細菌就會進入孩子的肚子,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
其實孩子吃手指的行為,多是因為口欲期的到來,孩子對自己進行自我認識的行為。
在 口欲期的時候,孩子將會頻繁地使用口腔來探知世界,而孩子首先就會探知自我,從而明白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外界的,從而對自己產生一個正確的認識。
【小編建議】:孩子吃手指的時候,家長不要粗暴拒絕,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清潔手部、清潔口腔,盡量使用其他物品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不要吃手。
家長要明白,吃手是一種正常行為,只要口欲期結束之后孩子不再吃手,就不算是不好的行為,而是一種成長行為。
寫在最后
這些看似荒唐的表現,其實還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是孩子逐漸變聰明的表現,家長可要認清,別盲目干擾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