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優秀,但到了三年級后,成績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父母們要重視起來哇!!
但凡重視孩子學業的家長,一定都聽說過「三年級現象」。
一上了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
甚至有孩子因為退步太大,自暴自棄,向差生看齊。
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
答案不是初三,也不是高三,而是小學三年級。
有小學老師總結過:
三年級各科成績能維持在95分以上的,高三基本能考上一本。
「三年級是道坎,更是分水嶺。」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滑坡的背后,滑的是成績,缺的是習慣。
例如以下三類孩子就最容易出現「三年級滑坡」:
1)基礎不扎實
頭兩年純靠死記硬背過關的學生,上了三年級必然吃力。因為前面說了,三年級的c位是閱讀理解。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功不過關,孩子就很難理解復雜的知識,難以適應自主學習!
2)學習不積極
不聽課、不寫作業、不舉手發言、從不預習復習……單個看都不是大事,但疊加在一起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消極態度!因為這樣的孩子根本沒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我經常說一句話:優秀的孩子背后都站著優秀的父母,孩子不愛學習,問題可能源于家里有個純指望學校的家長。
3)自主學習能力差
大家可以看看是否有這麼個規律: 但凡家長前兩年用力過猛,孩子到了三年級自主學習能力就越差!比如有些孩子就十分依賴父母,不僅要父母督促著完成作業,甚至要家長幫忙做作業,父母在旁邊才會做作業,只要身邊沒人就先玩了再說!
以上三塊問題,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來自學校的原因,多爸過往有好幾期分享了關于孩子學習內驅力的話題,家長可以做的事情可以說非常多,大有可為!包括:
◎提高學習效率,狠抓孩子的學習目的性。
◎培養學習習慣,狠抓孩子的學習自控力。
◎提高孩子學習內驅力,狠抓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特級老師王崧舟認為:那些對于「三年級現象」有免疫力的學生,往往具備「效率、習慣、專注」這三個好質量。因此家長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幫助孩子遠離「三年級效應」。
1. 孩子的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太低,直接會影響學習質量和效果。
學習效率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完成作業拖拉,明明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偏偏用了一個小時,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警惕了。
所以家長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 規定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定一個目標,讓孩子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這樣就會逐漸地提高學習效率。
2. 孩子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一股無形中力量,而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培養學習習慣,而并非是看重學習成績。
學習習慣包括獨立思考習慣、課前預習習慣、課后復習習慣和一些良好的個人習慣。
3. 孩子學習的專注能力
《中國青少年注意力調查報告》顯示:將近一半的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
專注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更優越于其他人。因此家長要注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平時要注意睡眠,確保孩子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之后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的學習不受到干擾等。
「三年級效應」雖然很普遍,但是并不可怕,家長要在關鍵階段給孩子引導方向,才能幫助孩子避開或者快速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