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心理學教授洪蘭說過:「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大多數媽媽在家庭中都有著 教育子女和 連接父親與孩子 感情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媽媽都知道該如何做好這兩點,于是在教育過程中,只能模仿自己父母錯誤的方式,最后的結果往往不如人意。
一般而言,在教育上 越無能、沒本事的媽媽,越喜歡在 四件事上和孩子計較,結果越教越容易出問題,還可能在無形中拖拖后腿。
許多媽媽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都會害怕他們變得驕傲,于是習慣性采用打擊式教育,或拿子女與其他孩子比較。
如果小朋友只是和滿分差了0.5分,或是某次成績比其他孩子差一點,愛計較的媽媽,都只會 關注差的那一點。
哪怕小朋友和上次相比也有了很大進步。
《少年說》中的一個小男孩就因為總是被媽媽抓著短處不放,從來沒被夸獎過,還在訴苦的過程中忍不住哭了。
可媽媽面對他的難過、需求根本沒有理睬,仍然覺得自己計較不足的教育方式是合理的,只是孩子不理解她希望他學習別人長處的良苦用心。
對子女產生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長期被父母數落,一直得不到表揚的孩子,最后形成的性格不是謙虛,而是過分自卑不敢嘗試,又或者在長期被比較的過程中,心理扭曲,愛嫉妒、仇恨比自己優秀的人。
有這些不健康心理的孩子,小時候再優秀,也 難以成功。
喜歡計較孩子犯小錯誤的媽媽,在批評和制止娃做某件事時,很喜歡翻舊賬。
比如當孩子想嘗試某件事時,媽媽就會說「你又亂花錢,你上次XXX,你上上次XXX,還有幾次也是。」
于是不堪嘮叨的孩子只能 放棄。
對子女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次次重復子女們做過的事情,犯過的錯,他們可能會自暴自棄,不愿改變,好奇心、自信心也會被一次次打擊。
在將來的生活中,很難嘗試新事物,于是就此泯滅為很普通的人,還可能一直 啃老。
如今的年輕人最害怕聽到的話語,差不多就是母親強調,自己為了將孩子養大付出了多少心血。
前不久有新聞報道母親在做試管嬰兒的時候,為了保胎,給自己打了幾百針,肚皮發紫還都是針眼,本以為評論區應該都是大家贊美媽媽的偉大。
但沒想到卻是年輕人在勸這位媽媽,以后不要用幾百針的針眼 道德綁架孩子。
可見大家機會都是在「媽媽過分計較自己付出」的家庭中長大的,為此 非常苦惱。
可能父母是想通過強調自己的父母讓子女努力、以后懂得感恩,但是孩子覺得因為自身的存在讓家庭條件變差,于是很 不安。
對子女產生的負面影響
很多從小被灌輸需要回報爸媽、爸媽多麼辛苦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敢向父母提要求,長大之后工資高一點都不敢投資自己、取悅自己,第一時間是給父母買貴重的禮物、或給他們生活費。
這就導致他們的起始資金就比其他人差很多,將來做事更是先考慮父母,變得 畏手畏腳。
正常的家庭應該是和諧的,家庭成員互相關愛,也希望他們愛著其他成員,但有些愛計較的媽媽,會將子女拉到自己的陣營,不讓他們對父親的感情超過對自己。
特別是離異之后的母親,更喜歡在子女面前 抹黑父親形象。
對子女產生的負面影響
對女兒:因為從小缺乏對男性的正確認知,以后不會處理與異性的感情,戀愛、婚姻都難以幸福。
對兒子:過分戀母,在母親和兒媳婦中難以取舍。而且單親母親帶大的兒子將來失婚的可能性很高,10對失婚夫妻中,可能有兩對中的丈夫都由媽媽單獨撫養長大。
不管怎麼都是對子女的 感情生活拖了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