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媽媽的好情緒。
而一位優秀有擔當的父親,是影響家庭氛圍和媽媽情緒的關鍵。
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生贏家。
她不僅有一位體貼、耐心、又勤快的老公,還有一個陽光、上進又省心的兒子。
有一次,我羡慕地感歎道:
「你真是家庭事業雙豐收啊,能不能教教我你是怎麼做到馭夫有術,教子有方的?」
朋友莞爾一笑道:
「你知道嗎?一位家庭教育專家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好孩子的背後站著一位好媽媽。
好媽媽的背後站著一位好爸爸。’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媽媽的好情緒。
而想要做好這兩點,爸爸才是關鍵。
所以,我就給爸爸定下了6條家規。
正是這6條家規,讓爸爸變得越來越靠譜,我變得越來越幸福,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今天,就把這6條家規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01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家庭教育專家張文質老師說:
「今天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麻煩,第一就是父母不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第二就是很多父母下班後不能及時回到自己家中。」
大多時候,爸爸都是家裡最忙的那一個。
總以為投入工作,投入應酬的時間越多,越能提高家庭的經濟水準,也就越能給家人帶來幸福感。
卻不知,孩子的成長不是得益于爸爸有空時和他講的那些大道理,也不是爸爸給他買了多少玩具,留給他多少財富,而是爸爸在每天的生活中,如何細緻地理解他,如何耐心地陪伴他。
有研究表明:
常常與父母一起共進晚餐的孩子,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績,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所以,爸爸們一定要記得,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飯,聊聊天的溫馨美好,會滋養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02說一萬句「我愛你」
都不如一句「讓我來」實在
一位婚姻導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對夫妻,他們很少吵架。
他們兩個人就像一對很有默契的合作夥伴。
妻子怕輔導孩子寫作業動怒, 丈夫就主動攬下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差事。
妻子做完飯後,丈夫會主動洗碗,清理廚房。
妻子的心裡面總是暖暖的,因為丈夫的每一句「讓我來」,都讓她看到了包容和體諒。
丈夫的心裡面也總是暖暖的,因為妻子臉上的笑容,給了他莫大的肯定和溫暖。
丈夫的一句「讓我來」,真的是勝過一萬句「我愛你」。
因為體諒和分擔,能夠治癒妻子所有的憤怒和矯情。
03孩子做作業學習的時候
不能玩手機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孩子在書桌前寫作業,爸爸坐在一旁玩手機。
看似是陪伴孩子,其實是在拖孩子後腿。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愛玩的心,爸爸在一旁玩手機,不僅很容易讓孩子分心,還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憑什麼你能玩,我就不能玩。」
都說,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
沒有以身作則,再嚴厲的管教也只是蒼白無力。
父母想要管住孩子,一定要先管住自己。
04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
家也不是賓館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每一個崩潰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休眠的爸爸。」
很多時候,媽媽的憤怒、抓狂,都是因為爸爸的不作為。
媽媽帶孩子累了一整天,爸爸要不在外瀟灑,要不一回家就葛優躺。
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氣的嗓子冒煙,腦袋發脹,爸爸卻「站著說話不腰疼」似的打圓場:
「跟孩子好好說。」
媽媽常年做家務累得手腕疼,爸爸最大的關心不是接過媽媽手上的掃把,而是送給媽媽一盒膏藥。
明明是兩個人的戰場,媽媽卻總是在孤軍奮戰。
明明是有老公的人,卻活得像個單親媽媽。
有句話說得好:
愛是共擔風雨,共用榮光。
幸福的婚姻,不是媽媽一味付出,爸爸坐享其成,不是單方感動,而是雙向奔赴。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家也不是賓館。
爸爸的參與和付出,才是一個家庭,一段婚姻最好的粘合劑。
05吵架可以,但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
不管吵得多麼厲害,第二天都不准翻舊賬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不滿,確定彼此的原則和界限,難免會發生爭吵。
但是,一定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
而且,不管吵得多麼厲害,第二天都不准翻舊賬。
因為,年幼的孩子有一種「世界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特質,他們常常會把父母的爭吵歸咎于自己身上,並對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父母的衝突感到懊悔和內疚。
更重要的是,父母爭吵,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會擔心家庭破裂,會擔心自己無所依靠。
美國心理學家卡明斯說:
「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
夫妻爭吵,受傷最深的永遠是孩子。
父母愛意豐滿,孩子才能得到滿滿的滋養。
06自己的形象
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一個3歲萌娃,在飯店裡批評爸爸的視訊,曾被各大媒體轉載。
一家人在飯店吃飯,爸爸感覺太熱,就把上衣脫了,只穿一個背心。
結果,三歲的兒子瞪著自己的爸爸,撅著嘴說:
「你光著膀子在飯店吃飯,丟不丟人。」
爸爸不以為然地解釋道:
「兒子,爸爸太熱了。」
兒子生氣地教育爸爸:
「太熱也不能脫,穿上。」
網友們紛紛表示:「孩子批評得對。」
其實,爸爸眼裡微不足道的「形象管理」,正是孩子生活中「美的啟蒙」。
孩子最初的審美都來自于父母。
爸爸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穿著得體,面貌整潔,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長大才能成為一個讓人賞心悅目,備受歡迎的人。
你知道嗎?
大自然賦予了媽媽母愛的本能,同樣賦予了爸爸父愛的本能。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爬不上父愛的山,很可能是爸爸沒有形成父愛這座山的機會。
只有讓爸爸多多參與孩子的生活,讓爸爸為家庭多一份擔當,爸爸才能更有責任感,更懂得如何愛孩子。
當一個不「隱形」、有擔當的爸爸,家庭才會溫暖和睦,孩子才會優秀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