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帶娃看《五個撲水的少年》,主人公張偉和蛐蛐的不同性格表現,透露了兩種不同家庭教育的結果。
張偉有一個非常強勢的母親,當兒子說參加了游泳隊,話音剛落,媽媽就強烈反對,然後各種念叨,你學習成績不好,考個二本都費勁,不要想有的沒的,甚至還連帶數落孩子的父親,沒完沒了。
在強勢的家庭教育下,張偉是一個非常沒有自信的孩子,性格裡有很多軟弱的部分。
當老師要求他當隊長的時候,他第一個反應是「我不行」,他認為任何一個小夥伴都比自己有資格。
當老師住院,自己被趕鴨子上架帶隊訓練的時候,他也充滿了自我懷疑和不確定。
他帶著小夥伴打掃海洋館,白乾了很多活,卻不敢和教練提訓練的事情。
所有的一切,他都是硬著頭皮往上走,逆來順受,好說話。所以他說自己只是普普通通的張偉中的一個,從來沒有什麼夢想,如果不是被蛐蛐拽進花樣游泳隊,他的一生都會平平無奇。
而蛐蛐的母親恰恰相反,她性格熱情開朗,每次看見兒子就是一通猛誇,所以蛐蛐雖然成績不咋地,但是卻性格陽光,甚至有點兒沒心沒肺地開朗。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個被母親不斷數落,責備,總是喜歡縮著頭,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有夢想;
一個被母親花樣誇獎,性格積極,總是咧著嘴笑,似乎就沒有害怕的事情。
不同的語言,成就了不同的孩子!
02
很多父母,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就是他們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任何優點,不斷用語言攻擊孩子,總是認為呵斥才能換來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提過一個 「印刻效應」,就是如果得到絕望,就會重複絕望;得到痛苦,就會重複痛苦;如果得到否定,就會重複否定。
而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也指出人的觀念和行為之間存在著因果迴圈, 即大腦產生觀念,而觀念引導行為,行為會產生結果,結果又在改變大腦。
如果家長罵孩子笨,孩子的大腦就會認同這種觀念,真的就會越來越笨!
如果家長罵孩子壞,孩子就真的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壞!
如果家長說孩子什麼都做不好,孩子真的會特別沒出息,做什麼都不成功!
父母越批評,孩子越差勁,孩子越差勁,父母越斥責,孩子和父母都掉入了 一個負面的怪圈,誰也走不出來,兩個人都非常痛苦!
歌手蕭敬騰說,自己小時候每次和同學發生爭執,爸爸都認為他才是「壞孩子」。于是在蕭敬騰的認知裡,也認為自己是個帶有壞基因的小孩,甚至直言「我生出來的小孩絕對是個壞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當這些不認同,責備,侮辱從最親的人口裡說出時,孩子就會最大地認同父母的話,認為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孩子。
他的性格,人格,行為都會被父母的話浸潤,慢慢地,真的成為了一個沒出息的人!
03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對一所小學的18個班的學生做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後,他交給老師一份名單,並暗示老師,名單上的學生未來都很有前途。
8個月後,他再次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後發現,名單上的學生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不但成績變得優秀,而且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然而羅森塔爾表示這份名單 其實是自己隨手亂寫的。
暗示的效果是巨大的,當你說他沒出息,他就越來越壞,但是當你說他是有前途的人,他們就樂于為之努力,一切也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著。
孫雲曉教授曾指出:「成功父母和失敗父母的區別就是,前者將孩子的優點和對的東西挑出來,而後者是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點。」
沒有一無是處的孩子,只有看不到孩子優點的父母。
也許你的孩子就是算不明白數學題,但是他背誦記憶特別快,語文很擅長;
也許你的孩子學習就是不開竅,但是他運動力很強;
也許你的孩子五音不全,但是他卻喜歡畫畫......
孩子的發展有無限種可能,孩子的身上也有無限種潛能,家長要做的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不斷帶孩子去嘗試,去挖掘,找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
教育學博士錢志亮說:「對每一位父母來說,看到孩子的缺點必不可少,但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認可他的努力和進步,也是一項必備的能力。」
如果你認為自己家的娃一無是處,就先低頭看看自己挖掘發現的能力是不是還不夠!
「羅森塔爾實驗」證明瞭,如果父母能認同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會感應到這種正向回饋,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心理學家指出: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的認同。
所以,父母要學會的不是否定孩子,而是學會認同孩子。
田亮曾在一檔節目中提到:我在那麼艱苦訓練的時候,能感受到父母對我是極大支持的,所以我內心很強大。
所以在女兒森碟的教育上,田亮總是能給予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正是爸爸的認同,讓森碟成長為了一個陽光運動少女。
父母的認同超過了任何人,這就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動力, 他們就敢于義無反顧地向前沖!
《人性的弱點》中的一段話: 「人,生來就喜歡被鼓勵,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可以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成長,獲得自信,從而變得更優秀。」
不要總抱怨「你上課不愛聽講」、「你什麼都做不好」、「你的字為什麼這麼難看」這類負面的話,這些話只會不斷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父母的一句認可和鼓勵都可以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所以父母要學會轉換一下說話的思路。
雖然孩子寫字不好看,但是我們可以說「今天你的字比昨天整齊很多了,繼續加油哦」;
雖然孩子總是坐不住,但是我們可以鼓勵「你昨天只能坐10分鐘,今天增加了5分鐘,真棒」;
其實我們可以輕鬆高效地化解孩子的問題,但是我們總是過于焦慮,反而會給孩子強烈的壓迫感,導致孩子反叛心加重,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對話的話術。
一個小小的改變,就可以讓孩子擁有大大的轉變!
教育家馮那斯基曾說過一句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全靠父母塑造。」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精神力量,是成就他,還是摧殘他,就在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多看見孩子,多鼓勵孩子,將教育的方式換個角度,改個方向,你就會收穫一個完全不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