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青春期的孩子最為彆扭,也是家長最難管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總是什麼都要跟父母作對,而且不服管教。
父母說一遍,他當不聽到,說兩遍,他就煩了。再說一遍,兩個人可能就直接吵起來了。這讓很多父母苦惱不已。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但要是放縱不管,那也不可能。
為什麼會出現孩子越管越叛逆的情況呢?實際上大多都是父母沒有用對方法。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一個詞——魚缸法則。
有一個魚缸裡養了十幾條魚。其中有一條大概3寸長,養了兩年都沒有太大的體型變化。但是某一天,這個魚缸不小心被打碎了。魚缸裡的魚不得不先寄養在社區的噴泉池裡。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了,噴泉池裡的魚居然都長大了不少。這就是所謂的「魚缸法則」。
也就是說,孩子在足夠大的空間內,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
那麼,父母應當如何去做呢?
剛好,家長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讓他學會獨立、自理。在家務上,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自己洗衣服、自己疊被子、打掃房間等等。這樣做,不僅能夠讓他快速成長,還能夠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
在其他方面,父母可以給予他更多的選擇權。比如留什麼樣的髮型、穿什麼樣的衣服,這些有關于他自己本身的事情,可以嘗試著讓他自己去選擇。
當然,這是有范圍的,父母也可以用一點小手段。比如買一件衣服,不要剛上來就說我給你買這一件。應該拿兩件不同顏色但同款式的衣服來問他,「你喜歡黑色的這件,還是白色那件?」
他會下意識地回答「黑色」或者是「白色」。倘若孩子真的不喜歡這個款式,也沒必要強求就是了。
在這些方面的選擇上,父母可以給予理智的建議,但不要獨斷專行地幫他決定。
正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實際上大多都自我過剩,所以他們對私人這兩個字尤其敏感。
比如家長進了他的房間打掃,他就會很生氣地質問:「你怎麼可以不經過我的同意就進入我的房間?」
這種私人空間被冒犯的行為讓他很惱火,才會越發想要跟父母對著幹。
比方說,我不限制你週六周日跟哪個同學去玩,但是晚飯之前你必須回家。給予他私人空間的同時下一道禁令,讓他明白自由也需要邊界。
孩子並非長不大,很多時候是由于父母沒有給予他足夠的空間成長。你給一個小花盆的空間,他就會長成一個小盆栽。但你若將他載在院子裡、森林中,他就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